QQ红包春节福袋:如何重定义年轻人的年味?( 五 )

以“创新”的名义在产品端实现创意与玩法的区隔并不难 。 但对于“拜用户体验教”的腾讯而言 , 如何在日活超 5 亿的 QQ 上将红包玩得足够有趣则不是一件易事 。 在我看来 , 其成功之处无外乎抓住了以下这两个方面:

持续创新

从 QQ红包的持续创新说开去 , 大趋势其实是红包的“常态化” 。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语境下 , “红包”不仅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等同于“转账”的时代内涵 , 它更是互联网公司快速做大用户规模的常规手段 。

这背后的逻辑可以用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 Richard Thaler 提出的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理论加以解释:

红包收入并不属于劳动所得 , 被用户放置于“意外之财”这一“心理账户”中 , 其使用时的满足感会大幅度提升 , 自然便能促成了平台内的下一次消费 。

但支付红包、外卖红包……一系列“补贴大战”落地帮助平台攻城掠地的同时 , 也使得用户对于红包玩法愈发熟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