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石斛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三 )
二十世纪初期 , 由于霍山石斛分布面积狭小对环境要求高 , 野生产量极少知名度过高 , 长期以来只采不种加上过度采挖 , 导致霍山石斛物种濒临灭绝 。
霍山石斛最初的种植方式为迁地保护下的野生变家种试验 , 即在发现野生石斛之后 , 根据发现地的环境 , 在异地进行模拟 , 以实现人工种植 , 所用繁殖方式为分株栽培与插播繁殖(即扦插) , 然而该方法繁殖系数低 , 繁殖效率慢 , 药材产量少 。 随后开展使用种子进行试管苗的繁育 , 虽然试验成功 , 但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 而且种植方式依旧是模拟野生环境 , 生长速度极慢 。
从二十世纪 70 年代开始 , 霍山石斛经过几代专家和药农的努力 , 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 , 获得了一些技术成果 , 逐步实现霍山石斛从野生状态变为可人工栽培 。 1983 年霍山石斛实现了实验室内组培育苗技术突破 , 然而由于栽培技术的限制 , 霍山石斛濒危状态一直没能得到改善 , 长期处于异地保护与分株扩栽的阶段 。 直到 2010 年 , 实现了霍山石斛组培育苗产业化生产的突破 , 栽培技术也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而实现了突破 , 从而改变了霍山石斛的濒危状态 , 栽培规模也开始逐步发展 。 2011 年开始出现规模化种植 , 截至 2015 年底 , 霍山石斛在霍山县域内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000 亩 , 种植企业有 200 多家 。
推荐阅读
- 科技产业化 | 中科院科学家研发国内首套柔性OLED机器人成功应用
- AI产业化加速,“开放”或成“AI+教育”临门一脚
- 高档网纹瓜高效栽培技术及产业化雏形展示示范的研究项目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年培育计划 善琏镇“善琏湖笔”的产业化探索之路
- 医疗器械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创新提升点在于高校和临床
- 兆易创新拟定增募资约43亿元 用于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 献礼祖国 汉能三地产业园齐结硕果,薄膜太阳能产业化再添里程碑
- MCN洗牌加速,“产业化”能力成为生死门槛
- 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化,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对话辰德资本谈庆:专业化趋势下聚焦医疗健康投资,产业化思维搭建“榕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