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到家,最弱的LBS本地服务“老大”( 五 )

因为只有上市 , 才有可能缓解58到家目前所遭遇的种种难题 。

可惜的是 , 上市仍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 。 即便成功上市 , 58到家还将面临股价表现、市场认可等考验 , 鉴于其商业模式摸索至今始终未能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 , 市场上对于58到家商业模式的质疑也在加剧 。

在家政服务与同城货运的现有市场环境下 , 58到家能否解决人力成本及销售费用巨大的“痛点”?要知道 , 家政和货运行业本身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鉴于其服务低频、非标化特征 , 58到家是否能够推动这两项业务实现规模化运作还是一个未知数 。

与同是“到家门类”的京东到家等玩家相比 , “电商到家”显然更具想象力 , 其商业逻辑也更加具备有效闭环 。 相比之下 , 家政到家和货运到家似乎永远显得有些业务场景“弱关联” , 这让其商业模式上就存在了大量的硬伤 。

基于此 , 58到家赴美上市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 如果上市成功、股价表现平稳 , 那么在资本的加持下 , 58到家自然可以带动起旗下业务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但如果没能受到股票市场的看好 , 企业业绩与盈利表现仍然未达标 , 那么58到家的未来之路显然就要被盖棺定论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