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不为假动作付酬( 五 )

\n

05责任结果导向

\n

“责任结果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 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 。 首先 , 不同公司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过程和结果两者间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 有些公司更看重过程的考核 , 强调对过程性的管控指标的关注 , 以及对做事方式、行为规范的约束 。 有些公司更看重结果的考核 , 强调最终的交付物 , 淡化对中间过程的管控 。 前者认为 , “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 必然会输出好的结果 。 后者认为 , 不管前者的逻辑是否成立 , 真正有意义的还是最终的结果 , 只要对其进行管控 , 同时对中间过程进行关键事件的逆向考核 , 就可以达到评价的目的 。 一般来说 , 强调价值观 , 或是具有较强文化导向的公司 , 会偏向于前者 。 这些公司的员工 , 往往行事风格具有鲜明的相同特征 。 从大众的眼光来看 , 华为应该是属于价值观和文化的烙印鲜明的这类公司 。 有趣的是 , 在考核评价方面 , 华为却坚持以结果为导向 , 而淡化对过程的要求 。 在华为看来 , 如果过于关注过程 , 会使员工专注于行为本身 , 而忽略价值创造的目标 。 而“正确的行为” , 和价值创造的结果之间 , 并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 其次 , 有些公司在关注员工业绩的同时 , 会把员工行为的表现形式 , 及其背后内在的动机也纳入考量的范畴 。 比如说 , 这些公司会认为 , 员工的态度是否积极 , 也该作为评价的一部分;或者 , 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努力的员工 , 在评价上应该优于为个人利益而努力的员工 。 在华为看来 , 对动机的考量在评价中是不必要的 。 “假积极一辈子就是真积极 。 我们实行一系列的激励制度 , 能使得大家假积极一辈子就够了 。 ”第三 , 华为反复强调 , 评价应该以责任结果为导向 , 而不是以素质为导向 。 有一类员工 , 他们本身素质优秀、能力强 , 也有着漂亮的工作履历 , 一旦他们产生懈怠的心态 , 就可能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 出工不出力 , 或是觉得不用尽全力也可以应付工作 。 对这样的员工 , 有些公司以“重视人才素质”为由 , 在考核评价时网开一面;但在华为 , 素质并不是考核的关键之一 , 只看业绩结果 , 而排出其它因素的干扰 。 这样的机制 , 可以确保员工之间人人平等 , 客观的考核方式 , 能真正的把华为所重视的“公平”落到实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