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别的“逆行者”:我在重症隔离区调试机器人( 五 )

\n

“我在重症隔离区调试机器人”

\n

人工智能离不开“人工” , 机器人同样离不开人 , 这是现阶段人工智能和无人设备公司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

\n

有人曾对向疫区医院投放机器人的做法提出质疑:“在没有现场技术支持人员和用户没有接受培训的情况下 , 哪家的机器人可以开箱即用?”

\n

对于这个问题 , 暂时没有哪个医疗机器人企业能给出特别好的办法 。

\n

医疗机器人在使用之前需要技术支持人员到医院现场进行基础的部署 , 比如需求沟通、地图扫描以及路径规划、电梯对接等 , 无一例外 。 这个基础配置过程平均需要数小时 , 而完成基础配置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再需要工程师驻扎现场了 , 往往只有在机器人能独立工作之后 , 工程师才能实现仅需通过系统就能远程查看机器人的运行状况 , 并放心前往下一个前线支援点 。 由于环境复杂 , 赛特智能这次在武汉汉口医院部署的配送机器人“小逸” , 从唤醒到能够独立工作一共花了 2 天时间 。 医疗机器人在交付、实施的效率上仍有改进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