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公司多重经营掣肘待解“售电+”模式仍在探索( 四 )

\n

据了解 , 售电增值业务还包括电力服务、快速响应、整合微电网、碳交易等 。 以需求侧响应为例 , 售电公司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负荷预测技术 , 可以管理用户负荷 , 自建需求侧响应设备 , 并参与电网系统调峰调频 。

\n

如何获得准确的负荷预测?上述浙江售电公司负责人认为 , 了解客户、完整数据、计算模型缺一不可 , 这些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 。 “但巨额偏差考核、履约保函等压力 , 使大多数售电公司挣扎在生死边缘 , 有条件投入资金钻研技术的公司屈指可数 。 ”

\n

呼唤公平市场环境

\n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 “坚定不移发展电力现货市场”已成业内共识 。

\n

“没有现货市场情况下 , 独立售电公司开展的售电业务与发电企业营销人员在直购电模式下开展的工作没有太大区别 。 因此 , 很多售电公司饱受诟病 , 被认为是没有创造价值的‘皮包公司’ 。 ”电力专家谷峰告诉记者 。

\n

“真正的售电业务是在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后 , 一方面由于电力现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 , 用户希望通过售电公司的专业能力购电规避风险;另一方面 , 售电公司将归集中小用户用电需求 , 在批发市场中对时序电价做出反应 , 起到响应系统需要的作用 。 同时 , 时序电价和位置信号 , 将改变增值服务停留在‘口头’的尴尬局面 。 ”谷峰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