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大桥健康报告( 三 )

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活载为中24级 。 前端有5个24吨大轮轴集中力(间距为1.5米) , 其后为30米均匀荷载 , 每米10吨 , (以上为机车煤水车部位) , 其后为每米7.2吨均匀荷载(一般车辆) 。 设计此吊杆时假定活载布置是很苛刻的 , 同时有对开的两列车 , 两列车的最前端的第四个轮轴正好都处在该吊杆位置上 , 此时吊杆产生最大活载拉力104吨 , 这种情况几率极小 , 非常难得的一次 , 但不能说不可能发生 , 设计即是按这种特殊最不利的情况计算吊杆拉力的 。

现在通行的列车荷载仍与中24级接近 , 吊杆承受活载104吨、冲击力61吨、人行道6吨、恒载44吨、吊杆自重2吨 , 主力合计217吨 。 吊杆截面净面积237.5cm2 , 杆件拉应力为217000/237.5=913 kg/cm2 , 仅为材料允许应力1400Kg/cm2的65% 。 应力富余较大 。 其中反复出现的活载(活载+冲击力)为165吨 , 即反复出现的拉应力幅值为165000/237.5=695 kg/cm(70MPa) 。

全桥钢梁最大的支座处一组节点钣群在组拼中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通车 , 至今已有62年了 。 在通车60周年前夕 , 武汉铁路局武汉桥工段发布了大桥体检报告:全桥基础无沉陷 , 钢梁桥墩无裂缝 , 铆钉无松动 。 应该说 , 武汉大桥的强度和刚度经受了考验 。 它在62年中的日日夜夜 , 无一刻休息 , 为长江南北交通运输服务着 。 它有没有疲劳损伤呢?它的疲劳寿命将是多少呢?本文将作一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