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背后:互联网公司借机清洗“人才泡沫”( 四 )

一方面,投资机构更谨慎,投资规模缩减;

另一方面,企业预期不好,部分上市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乐观,就会采取预期性的风险管理,于是裁员准备过冬。从这个角度看,裁员其实波及到各行各业。

但相比之下,互联网行业受到的影响更大,毕竟对于不少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得靠投资款才能续命,草创期间没有利润,没有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在相对比较难过的时期,互联网公司大多有两种做法:

一种做法是聚焦业务。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通常会聚焦主营业务、现金流业务,或公司认定的、未来能带来丰厚回报的业务等。

这时候,大公司内那些没有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的业务部门,往往会进行裁员。比如近期网易就砍掉了一些边缘业务,也是一种预期性的风险管理。

再比如百度,认定了人工智能方向,这块就没有太大的缩减,即使当前的业务并不能为它带来许多现金流上的回报,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它不能完全放弃,否则未来的发展就会受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