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内核惨败:20 亿美元打水漂!

云头条导读:IBM早在20世纪90年代豪赌微内核,看好它是操作系统领域的下一大技术,为此不惜耗费数十亿美元,最后却没多少成果。文章作者Ernie Smith,是 Tedium 网站的编辑,积极的互联网评论人士。

20世纪90年代早期,我们不知道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下一代技术是什么样,甚至不知道驱动因素是什么。当时所有的开发人员都知道,服务器机房中或台式计算机机上的操作系统根本不够好;下一代操作系统需要更好,确切地说要好得多。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出于某种原因,这个问题让一家公司比其他任何公司更绞尽脑汁,那就是IBM。在过去这十年,这家公司比其他任何公司更着迷于操作系统,可惜到头来没多少成果。问题出在哪里?IBM可能为内核热而疯狂。本文解释了IBM为何迷恋于操作系统,可惜最终一败涂地。

1991年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在这一年首次宣布开源操作系统Linux。(他说:“纯粹是业余爱好,不会像gnu那样庞大而专业。”现在看来他完全说错了。)后来证明这则宣布对现代计算界而言事关重大,Torvalds构建内核的初期尝试不是那一年的唯一尝试,当时IBM正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