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内核惨败:20 亿美元打水漂!( 二 )

IBM 内核惨败:20 亿美元打水漂!

图1/5

图片来源:pchow98 / Flickr

IBM如何成为90年代操作系统失败的典例?

简单来说,个人计算机革命常见的情节主线就像这样:IBM想为企业界制造台式计算机,使用现成部件来制造,包括商业合作伙伴微软从Rod Brock那里收购的操作系统。

微软随后意识到它与IBM的交易并非独家的,硬件公司搞清楚了如何对早期PC进行逆向工程,苹果做出了微软后来“借鉴”的产品,个人计算机革命就这样蔚然成风。当然,凡是买过Commodore 64、ZX Spectrum或MSX的人都知道,实际情况比这更加复杂,忽略了大部分的历史真相,包括参与早期PC革命的那些公司开发的一些产品。

然而,IBM PC克隆机和软件的崛起使得许多公司在90年代初期沦为了旁观者。

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家公司居然是IBM。

当然,IBM在那个时代可谓顺风顺水:该公司发布了第一批ThinkPad;IBM成了庞然大物,朝多个方向发展,以至于不可能崩塌。但IBM还未来得及慢慢品尝PC的胜果,克隆机制造商们已将这家公司变成商业计算市场中的另一个玩家,而IBM想要做得更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