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坐歌堂 千年的哭嫁艺术( 五 )

为数繁多的“坐歌堂”歌曲,风格色彩斑斓:有本乡本土山歌风的;有带当地民间吹打乐特色的;有方言土语粗略加工宣叙性的;有优美动听歌谣体的;有流畅婉转民间小调似的,以及尚保留着歌种发祥地痕迹带有陕南民歌风味的。

“坐歌堂”的歌曲,调式运用最多的是徵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同时也有宫调式及角调式,可谓调式齐全。在同曲内和歌曲间套联时,出现的调性、调式转换也是多样性的。歌曲中,不少曲调类似戏曲中的“曲牌”,可填唱多种内容的歌词。如《溜溜歌》的曲调,有时用来叙别情;有时用来骂媒人;有时用来数耗儿,仅在速度和语气表达上有别而已。

“坐歌堂”的歌词中,一词多调是常见的现象。如《骂媒》就有三种不同曲调的唱法。一代代民间女歌手们,常将同一曲调进行多种变化(即旋律进行、调性色彩、曲式结构和节奏型等方面的变化),丰富发展了“坐歌堂”歌曲。如《燕儿歌》《螃蟹歌》《收歌堂》均是由同一曲调变化而成三首歌曲。

“坐歌堂”的各仪式程序,是在不断的歌声中进行。在歌曲频频出现得最多的“陪耍”“歌堂赛歌”时,歌曲间的联接,是由女歌手们即兴自由选择的。此时《哭嫁歌》常起着“主部”和平衡作用。“陪耍”犹如一部无尽的“回旋曲”。“歌堂赛歌”则是一部大型的“套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