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控股公司野蛮生长( 五 )

“金融控股公司大多子公司、业务门类多,跨市场、跨领域经营。而一些子公司之间没有真正建起防火墙,风险交叉传染,而且不容易被发现。”董希淼说,一些子公司组织架构非常复杂,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机制缺失,这样风险不容易被发现,监管部门不掌握,很难进行有效监管。

董希淼表示,一些实业型金融控股公司,实业跟金融之间风险交易非常复杂,有时候会存在掏空主业的情况;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拥有多张金融牌照,但在控股公司层面缺乏一些比如资本金、杠杆率的要求,存在野蛮生长、盲目扩张等情况,它的风险处置能力相对比较弱,而且这类金融控股公司涉众性很强,如果发生问题会影响金融稳定,甚至整个社会稳定。

统一规制、分类监管

“野蛮生长的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具有急性病特征的问题,而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存在监管盲点,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还在加速积累和显现,迫切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出台监管规则,将金融控股公司纳入监管。”报告指出。

“建议尽快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市场准入、资本充足、杠杆率、关联交易、公司治理、内控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要求。”董希淼表示,一方面通过制定要求规范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日常监管,落实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