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智库丨徐忠:如何构建“三有”体制( 四 )
(二)大力推进公共财政改革
为了在“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求得动态平衡,必须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完善地方政府举债框架。一是完善政绩考核体系,淡化GDP目标,正确引导地方政府的行为。二是改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既要赋予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空间,又要建立硬约束机制,防止地方政府乱作为。三是借鉴财政联邦制的有益做法,加快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这是从根本上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降低财政以及金融风险的制度保障。四是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
地方政府债务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机制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国实际,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通过改革体制机制,采取财产税和市政债相结合的方式,把城镇化建设未来的收益平移到目前来使用,在时间轴上平移分布财务负担,将来再逐步偿还,同时形成市政建设水平提高和财产税收入增加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正向激励机制。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迅速增长,其规模远远超过显性负债。融资平台、城投债等是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主要方式,在统计上往往算作企业部门负债,这不利于准确判断我国各部门的杠杆率风险。
推荐阅读
- 芯片|美智库:半导体之战美国可能会输,美国有个最大的劣势
- 完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体系
- 左右为难:美国智库分析美国为何对进一步制裁华为犹豫不决
- 英国智库预测:10年后机器人将抢走2000万个饭碗
- 【报告】瞭望智库:上海成新消费策源地拼多多等带动产业升级
- 零壹智库报告:华夏银行人工智能应用布局研究
- 2019年终盘点:炒股有风险?海豚智库帮你选
- 全球5G看中国,中国5G看广东:赛迪智库33页PPT看5G机会与挑战
- 城事智库频道正式上线 技术引领“融媒”向“智媒”转型
- 问政山东|人防体验馆下午三点半就关门,只能组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