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搭建文化交流之桥( 三 )

读本科期间,曹大浩曾在韩国圆光大学孔子学院短暂学习过中文。决定到中国留学后,他先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中文培训。因他在短暂的时间内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不少人向他取经是怎样学中文的,曹大浩的经验是:“学习不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日常。”他强调说,日常积累非常重要,“看中国电视剧,和中国朋友聊天时留意他们引用了哪些名言名句,听到中国俗语会用便签记录下来……”在他看来,身边的每一位中国朋友,都是他的学习对象。

通过历史了解当代中国

曹大浩坦言,相较于学中文,浩如烟海的中文文献和寓意难解的文言文对他而言更难,“文言文让我觉得很伤脑筋”。

曹大浩重视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他认为要了解当代中国,就要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科阶段,曹大浩学习中国共产党史内容较少,所以到中国留学后,开始系统学习这段历史,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现在,他努力的方向是成为知名的历史学者。

促进中韩两国之间的理解与交流,是曹大浩学习中国历史的初衷之一。他想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告诉大家,中韩两国有着经过时光淘洗沉淀的深厚情谊。他也希望能为中韩之间的友好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