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村孩子上职业规划课,在辛苦的城市想象未来( 二 )

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团队“城市职旅”项目带着四川凉山、湖南湘西的农村孩子来到成都、上海等大城市,不去商场游乐园,而是体验各种职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

“乡村孩子的第一次远行,不该是没有任何准备下的出门打工。如果在作出打工的选择前,能有人告诉他们一些城市的样子、工作的可能、学习的用处,他们会不会作出不一样的选择?”汪星宇说。

职业理想来源于环境,“不用下地干活儿就算进步”

汪星宇小学时的职业理想是法官,觉得是一个“地位很高、主持正义”的角色,来源大概是当时的热播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不过随着年岁渐长,理想换了又换。

北大精神卫生博士汪冰小时候想当宇航员、工程师、科学家,这也是当时小伙伴们心中的热门职业理想,与现在有的孩子想当“网红”是一样的。“孩子的职业理想并不意味着他知道这个职业是什么,而只是他喜欢那个样子。职业理想是一个逐渐成长和社会化的过程”。

一个城里孩子可能说想开一个宠物店,但对有些农村孩子来说,养鸡养猪我见过,宠物店是什么?“认知受到视野的限制。”汪冰说,信息摄取依赖于环境,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父母,包括父母的职业和父母跟他介绍过的职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