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国家队”:推动“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六 )

担当“生力军” 积极参与建设创新之城

2019年1月下旬,在南京市新年举行的第一场土地拍卖中,位于江北与江宁的两幅租赁用地上榜,其中江北新区的地块出让面积接近4.8万平方米,楼面地价为每平方米2176元,江宁空港青年公寓内的另外一幅租赁用地则达10万平方米,距离周边最近的地铁站仅1公里左右,楼面地价仅为每平方米1544元。

南京市房管局局长郭宏定表示,南京市加快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从土地供应到产品设计,全面落实租购并举要求。同时,国有企业发挥生力军的作用,积极参加租赁与保障房市场建设,加快做大租赁市场,满足“新市民”需求,并面向本地居民形成多层次保障。

一年多来,南京市拿出几大开发区核心位置的一批地块,以极低的价格供应市场,全部用于建设租赁住房。自2018年1月以来,至今已成交15幅,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按照套均80平方米计算,约可提供六七千套租赁房源。

“新市民是现在住房政策考虑的重中之重。”郭宏定说,南京市把新市民分成了三个类型,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住有所居”。首先是针对大学毕业生,不提倡用“6个钱包”加在一起来买房,而是政府先提供基本的居住条件,等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发展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再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南京市从2017年开始为名下无房的新毕业大学生提供租房补贴,本科、硕士、博士每人每月分别补贴600元、800元和1000元,今年将博士标准提高到2000元。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经为近10万名大学生提供了住房补贴。其次是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每月发放租房补贴每人350元至550元不等。环卫工、快递员、企业打工者等群体,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者。南京市还计划为打工一族提供实物保障。第三类是层次较高的人才。这些人才关系到创新发展的成败,需要特殊的居住政策支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