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风吹雨打 不变的小市水码头(下)( 六 )

运盐船帮

为川楚八大船帮之首

小市从明清以来,因盐运繁荣、商贾云集、冠盖络绎、居民殷阜、第宅蝉联、甲于江阳。

清光绪中,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川盐运务,官督官运。小市各码头云集运盐大小船只4000余艘,泸州运盐船帮成为朝廷认可的川楚八大船帮之首,船家、船工上万人。运盐船只又分计岸、边岸、楚岸之盐船。盐船也就成了官船,凡出川士大夫、大贾巨商、行旅无不从小市搭乘运盐出川的船而下吴楚,达扬州转运河入京,所以才有赵熙笔下的“岁岁官船出故乡”之说。

据史载,南宋以来,临安的粮食、军马以及朝廷的物资全凭四川水运,每年运送的军粮达150万石,从泸州、小市各码头发运的粮船达千艘,运量数万石之多。从沱江上游金堂运来的烟叶,资中、内江的糖、邓关下来的盐,都在小市码头集散中转。永宁河下来的云贵山货、土特产品及朝廷贡品也在小市转上川江中盐帮大船。运往邓关、自流井的竹木年达数十万根,各地牛卖往盐井、盐场年过数千头。发达的水运成为小市经济的支撑,在沱江口为小河第一大码头,在川江上已是36大码头中全国性的商业集镇。四方远商亦不以其远,扬帆而来,熙熙攘攘在小市交易而退。两岸帆樯、万家烟火、盐船官船、商旅之舶,日夜进出不绝,好一派“青箬海商船舫集,红装营妓管弦新”一片繁荣景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