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年风吹雨打 不变的小市水码头(下)( 七 )

码头长歌

昔日风流散尽

小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凭借一江水运托起小市数百年的繁荣,泸州木船盐运和盐关税收造就一大批大贾巨商。在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的驱动下,为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乐善好施之名,盐商、士绅纷纷解囊出资,倡修寺庙、道观、宗祠、牌坊,以祭神灵先贤,以传世显荣。《泸县志》载,仅临街牌坊就有9处之多,占泸州城中牌坊总数的七分之一。小市先后兴修九宫十八庙,宝莲寺、定水寺、观音阁、洞宾亭、川主宫、桓侯宫、王爷庙、玉龙宫、葆贞观、陈公祠、水神祠、真武宫、文江馆、三教洞、抚琴台、观凤亭、宿云寓、归子寺。明正德十三年为举人何其贤在大街建奎光牌坊,嘉靖十六年为进士李继贤建戊戍进士坊,明万历二十年为赠副使吴鹏翼,参政吴谦呈头在大街建钦承三分坊,万历二十九年为御史王藩臣建御史坊。清雍正五年建马曾氏节孝坊,乾隆五十六年杨世俊妻奉旌建杨肖氏节孝坊,仅在光绪年间就先后建节孝总坊、孙宋氏节孝坊、陈毛氏节孝坊等。

古代牌坊不仅是社会民风民俗重要的载体,也反映了古代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它记载了地方重要的历史事实和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生平的实物和真实见证,是地方经济文化发达的独特人文景观,人们可以借助建筑符号,去读地方历史教科书,从中去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