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捐建“丁龙”讲座的动机是什么( 五 )

陈晓平:捐建“丁龙”讲座的动机是什么

伍廷芳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廷派奕劻、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开始在北京进行谈判。1901年1月15日,奕劻、李鸿章在十二条《议和大纲》上签字,9月7日清廷正式批准《辛丑条约》。卡朋蒂埃与Dean Lung选择在达成《议和大纲》到条约正式签字之间的时间内,捐款设立Dean Lung汉学讲座,主要还是希望从根本做起,通过大学这个教育平台传播中国文化,消除部分美国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误解。

鸦片战争后,大批广东华工来到美国,从事开矿、铺设铁路等最艰苦的劳动。华工工作勤奋,能接受较低工资,收入大多寄回国内养家,遭到白人种族主义者嫉视,排华浪潮由此而起。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在10年内来美。1894年,清廷被迫与美国签订限制华工条约,以十年为期。1904年,清廷要求不再续约,因正值选举年,同意顺延一年,到1905年另议新约。1905年春,美国政府派公使柔克义来华与清廷商议续约,旅美华侨急电上海总商会,希望发起抵制美货运动,向美方施加压力,一场席卷沿海各城市的“抵美拒约”运动随即展开。1905年6月27日,Dean Lung离开纽约回国,笔者认为正是对废除华工禁约的前景感到悲观。当次行程约需二十几天,当他还在途中时,7月16日,广东华侨冯夏威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门前自杀以示抗议,随后上海、省港都掀起大规模追悼活动。Dean Lung于7月中下旬经停上海、抵达香港时,正是抵美拒约运动如火如荼之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