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捐建“丁龙”讲座的动机是什么( 六 )

笔者认为,向哥大捐献巨款建立汉学讲座并以华工名字命名,应是卡朋蒂埃为缓和排华恶浪、影响美国舆论而采取的策略行动,驻美公使伍廷芳可能也曾加以配合,并曾提出某些建议。这个行动尽管十分具有建设性,但短期内未达到目的,身在其中的Dean Lung深感失望,这应该是他在1905年执意回国的主要动机。笔者认为,他在香港、广东观望形势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看不到废除排华法案的希望,心灰意冷之余,选择不再返回美国。

总结、辨误与新思路

目前社交网络上有关Dean Lung的文章,固然有笃实之作,但最流行的篇章往往充满不经之谈,以煽情为目的添油加醋,影响了对捐赠动机的正确解读。

美国女学者米亚的最大贡献,是从北美人口普查与出入境登记档案查到一些可靠史料。我们研究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这些档案的扫描件,笔者以之与已有成果相结合,尝试建立Dean Lung生平的简单拼图,同时澄清一些网文的误传。

一、Dean Lung,广东人,身高5英尺7英寸,出生于1857年前后,1875年与同伴Mah Jim首次入境美国,在旧金山登岸;美国内战于1865年结束,全面废除奴隶制,故Dean Lung应为自由劳工而非网传的“猪仔”(契约劳工)。他初时在加州给哈钦逊将军(General Hutchinson)打工,1880年后追随卡朋蒂埃,1888年移居纽约,1890年人口普查时出现在卡氏家庭成员名单中,身份是华人帮佣(Chinese help),1900年普查时身份为同伴(companion);1905年6月1日普查时,卡氏家庭成员有一“Ding Dean”,身份为valet(男仆),米亚认为是Dean Lung在普查时报了一个新的姓名,但也不能排除是另一个人。Dean Lung在1905年6月27日离开纽约回国,按当时航程,估计在7月20日左右或稍后抵达香港,很可能从此再也没有返美。1906年12月27日,哥大校长在给卡朋蒂埃的信中,感谢对方告知Dean Lung和Mah Jim此时都在中国。Mah Jim回国后又再次返美长住,Dean Lung则留在了广东或香港。从卡朋蒂埃遗嘱中有遗赠给Mah Jim而没有提到Dean Lung来看,Dean Lung应在1918年以前去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