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三角洲贫困为何难以破解(记者观察)( 四 )

塔布维尔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17年,辗转得克萨斯、韩国、德国等地。退役后,回家乡格林威尔一家工厂当了车工。“车间里温度非常高,对我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塔布维尔50岁时因身体原因离职,此后打过几份零工。“我们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这么多年来,我看到的只有失望。”

现在,他每月从政府领取75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交完房租只能勉强度日。

走进小屋,比尔躺在床上,勉强起身迎客,但两眼发直、表情僵硬,话也说不利索。一股酒气袭来,原来他已在半醉状态。

穷困潦倒的塔布维尔和比尔,当年也曾意气风发。格林威尔历史博物馆的墙上,挂满此地学校毕业生的照片,其中或许就有塔布维尔和比尔。

“我最担心这个城市会就此沉沦,因为这个小地方提不起政客们的任何兴趣。”博物馆馆长本雅明·尼尔肯望着地图忧心忡忡。“我总听人们兴奋地说,又有哪家大企业要来这里投资了。最终只不过是又一个谣言。年复一年,一直没变。”

“这里没有机会,没有前景,留不住年轻人的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