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三角洲贫困为何难以破解(记者观察)( 五 )

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涵盖19个县,人口约44万,其中60%为非洲裔。1990年,格林威尔有4.5万居民,如今只有3.1万。由于缺乏发展机会,年轻人不得不远走他乡。

格林威尔华人社区的兴废,也是该地区沉沦的一个缩影。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第一批华人来到密西西比三角洲的种植园做劳工。据雷蒙德·黄回忆,格林威尔这座小城曾有超过50家华人杂货铺,如今只剩个位数。“这里没有机会,没有前景,留不住年轻人的心。”他自己有3个孩子,一个在洛杉矶,两个在休斯敦。

在格林威尔市政厅,采访人员见到了年轻的市长埃里克·西蒙斯。在他看来,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区没有妥善应对好两次冲击,一是农业机械化导致的种植园大裁员,二是制造业空心化。数十年来,这里成了被美国政客遗忘的角落,仅有的就业岗位局限于宾馆、饭店、超市等服务业,工资低、稳定性差,2017年当地家庭年收入不及全美平均水平一半。

“我想让格林威尔看到希望,但这太难了。”西蒙斯向采访人员坦承,他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教育。

格林威尔80%的居民是非洲裔。家庭经济状况好一点的孩子都去了私立学校,公立学校里非洲裔学生占到了99%,而且几乎都来自贫困线以下家庭。西蒙斯说,他想方设法为公立学校带来积极变化,比如在学校开设电脑编程、管道维修、焊接技术等课程,却苦于找不到对口实习机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