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路风:中国大飞机决策回溯( 六 )

第一,当时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正在研制ARJ21飞机(2002年国务院批准立项),这是一款支线飞机,其并不是国家项目。它的研发过程比想象的要难,预算被突破,工期也一拖再拖。国家发改委对此不满意,所以他们想把这个项目定义为大飞机的国家项目,让国家将ARJ21接下来。事实上后来的中国商飞果真接下了ARJ21。

第二,他们认为大飞机项目应该上大型军用运输机,不要做民机。主要原因是做民机比军机难。行内人都知道,民用客机的研发非常不容易,因为需要取得适航证。当时有人甚至说过,我们无法与波音和空客竞争。做民机要面对竞争,而做军机就没这个问题了。

在第一轮论证中,各方面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中国一定要搞自己的大飞机。矛盾的焦点在于到底是搞军用运输机还是民用客机,所以出现“军机派”和“民机派”两派。航空工业集团想上军机,国防科工委作为其主管部门支持他们,军方因为自己的需要也支持上军机。而“民机派”则是科技部加上科技界的专家们,中间还有个发改委。不过那时发改委是“组装派”,无论是上军机还是民机,都希望找个外国公司合作。第一轮的论证中,“军机派”占了上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