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变“神经” 大地能感知(深聚焦·科技创新,高校在行动③)
人民日报 本报采访人员 姚雪青
人物小传
施斌,1961年10月生于江苏启东,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数十个科研课题和项目的负责人。曾任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副主席,现任国际智能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监测与评价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4项。
你能相信吗?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根据不同地质环境和多场监测要求,穿上各种“定制”的外衣,就能变身敏感强健的“大地感知神经”,使得大地一有灾害异动,远在千里之外的监测系统就能立刻发现目标、精准预警。
这并非传说。近日,采访人员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施斌教授团队历经20年攻关,形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备,创造性地建立了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体系,并在地质工程灾害机理和理论判据方面取得新突破,获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中国科研团队在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领域取得的又一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的重要成果。
推荐阅读
- 最佳阵容|云顶最佳阵容没跑了!前后都有输出,大神经常使用
- 光纤|光纤尾纤和光纤跳线的区别
- 路由器|路由器附近,这2样东西记得不要放,难怪百兆光纤变“龟速”
- 光纤宽带|家里安装宽带时,是独立宽带好,还是手机套餐绑定的宽带好呢?
- 如果你买了小型光纤激光切割机,却不知道保养的知识怎么办
- 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 ?微软提出Petridish,完美解决问题的神经网络?
- “路由器”附近,这2样东西千万不要放,难怪百兆光纤变“龟速”
- CRU: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影响全球光纤市场
- 受人脑神经调节机制启发的人工智能新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