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苠棡 为巴蜀山水立传( 二 )

与众不同的是,管苠棡有浓厚而执着的理论研究、表达兴趣。比如他暂停画笔,集中花费8年时间,写出的60万字的《巴蜀山水画叙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其实,从十几岁开始画巴蜀山水,到如今思考巴蜀山水画,不管是绘画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管苠棡有一个清晰的问题意识:巴蜀山水画乃至中国山水画,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巴蜀山水应该怎么画,才能出更多精品佳作?

在《巴蜀山水画叙论》中,管苠棡梳理了巴蜀文化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哲学意义,采访了包括曾来德、杨晓阳、黄宗贤、舒大刚、邱正伦、魏学峰、程大利、陈滞冬、叶瑞琨、姚思敏、梁时民、邱笑秋、李兵等几十位资深美术理论家或书画家,并将北方、江南和巴蜀山水画风格与图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书中,管苠棡提出了他的研究观点:“一源”,中国山水画文化起源于巴蜀;“一宗”,山水画南北二派发端于巴蜀之“西宗”;“一思想”,挖掘梳理出被历史疏忽的苏东坡山水画美学思想;“两变”,中国山水画在巴蜀发生的唐代和近现代两次大变革;“两派”,总结出唐宋、近现代巴蜀山水画派;“一领域”,巴蜀自然人文20种审美特征的归纳,初步探索地理绘画美学领域;“一坐标”,明确当代巴蜀山水画探索方向的坐标;“一体系”,初步探索建构了巴蜀山水画基础理论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