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苠棡 为巴蜀山水立传( 三 )

更重要的是,管苠棡在书中提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山水画两次大变革都是由外地来的画家群体深入巴蜀,依托巴蜀山水和人文进行开拓创新,既成就了个人风格,又引领山水画的时代变革,而本土画家为什么在这种大变革中作为有限?为什么外地画家在巴蜀地区能够找到绘画语言并形成个人风格,而本土画家却成就有限?

经过梳理分析,管苠棡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本土画家对巴蜀独特的自然山水气象熟视无睹,缺乏本土文化自信,对巴蜀自然山水气象的审美特质的深层体味不够,对其在山水画创作中形成个性化审美取向的价值认识不足,由此导致身处丰富的自然风物却实则远离自然。最后,跟巴蜀地区缺少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水画基础理论和应用性理论的研究和体系的建构有关。”

他的画中读出更广阔的人文素质

北方山水画,境界雄强博厚,表现中正崇高的正大气象。江南山水画,传承唐宋传统,重笔墨的人文品质表现。表现出笔墨苍润真率、图式清明婉约、意境清丽幽远,境界虚静淡泊的人文精神品格。巴蜀山水画,用笔苍率劲健见风骨,笔墨千变万化、图式跌宕峻拔、意境气象万千,以神游八荒的超拔创造,表现神超梦幻的精神境界。北方和江南山水画,经历代画家、学者、专家们反复研究以形成绘画史学体系,而巴蜀山水画长期缺乏绘画史学体系的研究。古代关于巴蜀山水画的画论,很多都是画家个人的零星体会,散落在字里行间的阐述。这也是管苠棡写《巴蜀山水画叙论》的最大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