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山痴”黄忠良( 二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肖欢欢 通讯员杨明伟、彭丽芳

黄忠良是湖南邵阳人,在鼎湖山生活了大半辈子,他的普通话还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因为常年在深山老林中从事动植物调查,黄忠良皮肤被晒得黝黑。1.7万亩的保护区,他已经走了无数个来回。

如今,他已两鬓霜白,而37年前他刚到保护区时,还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1982年,黄忠良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鼎湖山保护区,因为大学期间连续4年都是三好学生,他原本有机会出国,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到林区工作。

“物种宝库”和“基因存储库”

“鼎湖山保护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的‘长子’。”黄忠良自豪地向采访人员介绍说,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1.7万亩,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级植物,被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

黄忠良来到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刚好是鼎湖山声名鹊起时。黄忠良记得,当时有二三十个员工,他们大部分是护林员,条件非常艰苦。他的宿舍在一楼,既潮湿又黑暗,房子是用土砖垒砌,用青瓦盖屋顶。用水只能到山上取山泉水,遇到下雨时,山泉水也变得浑浊,只好先接一桶水沉淀一天,等水中的杂质沉到水底了再拿来做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