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山痴”黄忠良( 六 )

建起一条防火“生物防护带”

火灾的发生让黄忠良开始反思。他发现,以马尾松林为主要构成的针叶林在鼎湖山保护区分布最广,然而该树种含水量低,不利于森林防火。而且马尾松有松针,不易腐烂,在树底下会堆积成厚厚的一层,也很容易着火。

为了防火,黄忠良带着护林员们沿着山脊修建了一条防火道,18公里长、10米宽。但一条光秃秃的黄土路,看起来很不美观,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黄忠良决定采取生物防护林带的方法来防火,在鼎湖山改种一些抗火烧的树种,通过间种或改种涵养水源能力强的阔叶树种混交林,来控制鼎湖山森林火灾的发生。

“我们先后对60余个树种进行了种苗繁育和造林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先锋树种——荷木、锥栗和藜蒴,还引种驯化了300多种资源植物。”经过筛选选出20多种当地阔叶树种,对林场留下的残次林进行植被恢复和改造,使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地带性植被面积由最初的2000亩增加到3000多亩。从那以后,鼎湖山再也没有发生过火灾。

黄忠良原本是抽烟的,但自从进入鼎湖山保护区工作后,他连烟都戒了。“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保护区的一草一木,它不是我们这一代的,而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谁要把它破坏掉了,谁就是罪人。” 黄忠良说,鼎湖山的生态底线就是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界限不容更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