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为何倒下?( 九 )

其中一个报告就是关于空账户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更多朋友=更好。也就是说,你的社交圈越大,越有可能成为一个活跃的用户。然而,数据发现了更加微妙的现象。真实情况是,更多互动的朋友=更好。实际上,用户的活跃程度和朋友圈中不活跃朋友的数量呈现出了负相关关系。

这里的核心就是:如果你的圈子里有很多不活跃的朋友,整个使用体验就会更差,导致你会弃用这款产品。实际上最好的选择是缩小社交圈,并仅仅将它局限于活跃的用户。不幸的是,用户很难知道自己哪些朋友是活跃的,哪些不活跃。

对于Facebook这样的对称关注模型,这就不是问题,因为在关注之前,你必须和对方互动,这样对方才能接受你的邀请。

在我看来,Project Hancock将Google+推向不可逆转的衰败。

非对称性关注、极度依赖算法排序、大量不活跃账户——这三者的结合,让用户发给家人或朋友的消息变得非常不稳定。在Facebook,我可以和我妹妹进行一对一的迅捷交流,我们都很确定对方会接收并阅读自己发的消息。

在Google里,我必须从Google+跳转到其他的App才可以,比如Gmail和Hangouts。更重要的是,我不得不离开我的关注圈/关注模型,使用另一套联系方式,比如Gmail通讯录。这些缺陷最终都与Google+提供“熟人关系”的社交网络初衷背道而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