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破解“出行难”( 四 )

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管控私家车数量的同时,特区政府也努力优化对私家车车主的服务,适当照顾他们的需求。

举例而言,此次运输署建议的智能泊车系统就有助于增加停车位。这些智能停车场将采用“圆轴垂直升降式”设计,停车位围着圆轴排列,中间有全自动化电脑系统控制的机械式装置,以协助移动车辆到空置停车位,令车辆可以停得更紧密,存取车辆的速度也可加快。

与停车场相比,香港路边停车较便宜,繁华市区每15分钟2元,非繁华市区每30分钟2元。运输署规划这些车位,旨在满足市民的临时泊车需求。路边停车位附近设有电子咪表(即车位旁的自助收费机),采用先自助付费后停车的模式。

为了避免有人长时间占用这些车位,咪表停车位分为三种颜色,黄色咪表一次可付费停半小时,咖啡色咪表一小时,蓝色咪表两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黄色咪表车位停车6小时,必须每隔半小时跑回来付费一次。一旦停车超过付费时间,电子咪表就会闪烁红灯,巡警看到便会抄下车牌号码,再在车前贴上罚单,罚款320元,绝不通融。过段时间巡警再来,如果车子还在,就会送上新的罚单。因为警察巡逻相当频密,执法严,所以没有人敢心存侥幸。同时,咪表的运用也杜绝了停车乱收费、乱贴条的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