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海外】莎莎:去年盛况难再续,暂维持卖出( 二 )

Q2迎来高基数,采购环节和获客竞争压力加剧

我们继续认为莎莎仍需经历一个季度的业绩压力,1)去年上半年高基数影响:18年Q1、Q2莎莎同店同比增长15.1%和25.3%,其中Q2以面膜为代表的潮流产品销售占比达22%,营收增速同比达65%,而潮流商品生命周期短、换季快,但无新爆款跟上令公司难以补足销售倒退。2)竞争从上游备货开始加剧:莎莎从备货渠道开始面临价格激烈竞争,限制了货品组合的吸引程度,也导致成本上涨;随着海外价格日趋透明,以天猫国际、网易考拉、顺丰海淘、魅力惠、洋码头、小红书等为代表的内地跨境电商平台呈规范化、规模化的加速崛起,可以通过规模采购压低价格,发挥深耕内地仓储物流和电商网络化的优势,为内地消费者提供多渠道比对供应。3)下游包括药妆店也迎合访港游客潮,积极在上水、旺角、尖沙咀、铜锣湾等游客聚集地区开店,对莎莎市场份额造成不利影响。

香港零售仍未反映政策红利,莎莎新开10+店挖掘消费潜力

访港游客消费属性从“买买买”、“吃吃吃”,转趋“低端化”日用品消费和“差异化”另类景点观光,而新基建首先吸引到的较低端客流增量难以转化为实际购买力。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带来的不过夜游客“大桥效应”主要像金门大桥拍照观光为主,进一步催生“卫生巾经济”,低成本和高运力令旅客一度持续涌入香港东涌,并有针对珠江口西岸包括珠海、中山、佛山、江门等地的“大桥一日游”旅行团以及“珠-澳-港”路线的广西、四川等广东周边省份的低价团孕育而生。而随着政府交通疏通、旅游团管制后尝鲜效应也会减弱。但低价团转战香港老城区,包括红磡、土瓜湾、九龙城等地本身承接能力有限,且集中在低端返点门店强制消费也难以促进整体零售市场向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