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田N份产值,这里面有乾坤( 三 )

“父辈种田,增产全靠增肥。如今种田更有讲究,不靠投肥靠投智,效益上去了,人反倒更轻松。”夏冬林的父亲是村里最早一批种粮大户,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忙,效益上不去,反倒把身体拖垮了。夏冬林风趣地说:“过去‘瞎忙’,四季手头紧;现在‘忙虾’,不拼体力拼脑力,轻松养虾170亩。”

日前,采访人员走进宁乡市的田园牧歌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时,工作人员正在将虾笼拉出水面,一只只晶莹剔透的小龙虾在里面活蹦乱跳。每年此时,是小龙虾虾苗上市的高峰时期。今年小龙虾行情看涨,创历史新高。

长沙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长夏礼明介绍,稻为虾遮阴,虾为稻供肥;田里不打药,虾为稻除虫,亩产稻谷稳定在400公斤左右。由于“稻虾米”品质好,价格比普通稻谷高出30%。这种养殖模式,不仅为养殖户带来丰厚的回报,还释放了生态的效益。

案例二

禾下乘凉,泥鳅鱼儿抢先韵“味”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都在追逐的梦想。这个梦想已经被一群幸福的青蛙、泥鳅鱼儿抢先韵了“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