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田N份产值,这里面有乾坤( 四 )

长沙县金井镇湘丰村的巨型稻研发种植基地里,一片片油菜花迎风招展,香气四溢。再过一个多月,这里的油菜花将会被巨型稻所覆盖。夏新界是长沙巨型稻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7年,远在美国的夏新界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业,怀揣一颗科研报国的赤子心,投身祖国的怀抱,回到湖南当起了“农夫”。

十年如一日深耕不辍,夏新界带领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里培育出湘巨1号、湘巨2号等巨型水稻,并于2013年在常德西洞庭种下巨型稻“试验田”,首次试种成功,亩产突破1000公斤。2016年,夏新界带领课题组和湘丰集团合作,在长沙地区种下第一批巨型稻,挑战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效的“巨人稻”。

案例三

稻田养鳖,他受邀走进中南海

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56岁的孔蒲中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去北京,竟是以基层农民代表的身份做客中南海,就乡村振兴的议题,面对面向总理提建议。

去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达浒镇孔蒲中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孔蒲中就是其中之一,在会上就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作了发言。回到达浒以后,孔蒲中已然成为当地“红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