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学馆 清朝有实力的买地社团( 六 )

从第一所清节堂开始到民国时期,全国各地建立的这类慈善组织不计其数,至今尚无确切的统计数据。

清节堂的名称因地域不同而有不同,有的地方称为敬节堂、全节堂、保节堂、贞节堂等。

清节堂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无论什么性质,都得到了当地士绅的大力支持,他们都积极参与对清节堂的管理,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善士的捐助。

在管理上,一般由退休官员和在地方享有声望的士绅组成绅董会,继任者必须是“公举众望素孚之人,由府县酌定,分别照会”。

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清节堂管理的人员,要求年龄在50岁以上,品性端正,为人老成持重,实心干事的人。不然的话,守着一群年轻的寡妇,那不是要生出诸多事情来?

进入清节堂的节妇,要严守堂规。平时,清节堂的大门是关着的,外人不得擅入,节妇也不能随意外出。为方便与外界联系,在门墙上设有一个转桶,墙内设置一个云板,以此传递信息和物品。

节妇进入清节堂后,无论是何种关系,男子一律不得进入其中探望,只有亲姑生母可以进去探望,但时间有限,不准久留。不过,有的地方管理要宽松一些,男女亲族可以在清节堂女管理人员的监督下,与节妇隔着一道小窗说话,每月最多两次,说话时间也不能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