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学将研学游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部分收费商业化?( 三 )

该校国外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境外课程”由区教委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组织向全区学校推荐,在寒暑假期间安排境内外学生交流互访,学生均自愿报名。活动内容以课程教育为主,学生与当地师生近距离交流学习。此外,负责人介绍,该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无关。

该负责人认为,与家庭单独旅游不同之处在于,这类活动以学为主。“不同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收益可能不同,但总体上这类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 追访

1 家长担心活动“半强制” 校方:自主实践活动也算数

海淀区一所中学的初一学生家长王先生(化名)告诉采访人员,6月学校将组织学生前往南方研学旅行,班里三十多个学生大多已报名,“活动是自愿报名,但听孩子说研学旅行会和综合素质评价分数挂钩,也不敢不报,怕对孩子有影响。”另一位家长于先生(化名)认为研学旅行很有意义,但他觉得不应将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综合素质评价会纳入中考成绩,这不成了半强制性的活动吗?”当采访人员询问他是否了解研学旅行与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相关、怎么算分,于先生表示不清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