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政府短板 向市场要效益 变“输血”为“造血”( 二 )

泊头村村民刘兴妙正忙着给苗木施肥浇水,现在她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工资,还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小孩,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刘兴妙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广东打工。三年前,因要照顾生病的老人,两人不得不回到老家。返乡后,刘兴妙全职照顾老人和孩子,没有机会工作赚钱。更加不幸的是,家庭成员陆续生病,夫妇俩很快背上了不少债务。

2018年5月12日,碧桂园与全国9省14县签订了帮扶协议,平江县就是其中之一。碧桂园成立了一支9人组成的专职扶贫队伍,与平江县委、县政府深度合作,签约后仅仅一个月,一个苗木基地就正式落户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

刘兴妙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之一,碧桂园苗木基地为她提供了工作岗位,这让她既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小孩。同时,她还在家门口开辟了一小块属于自己的“苗木基地”。刘兴妙告诉采访人员,在基地干1天,她能拿到100元酬劳,现在她每月都能干20天左右,再加上当地党委政府和碧桂园对其帮扶的其他项目,她家的收入正稳步提升。

采访人员了解到,刘兴妙工作的这个苗木基地采取的是企业化运营方式。具体而言,碧桂园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当地农户进行合作,碧桂园出资金,出技术,出苗木,并负责苗木销售,村合作社提供土地,优先雇佣贫困户进行种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