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制”以色列?国际双创经验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二 )

如何“复制”以色列?国际双创经验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以色列的创新动能从何而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副总裁Maayan Lahav在交流会现场表示,除了历史文化底蕴与国家安全发展需求,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尤为重要。

他介绍,以色列高校和研究机构大都有着规则明确、系统完善的科技转化流程。大学或研究所自主经营技术转化公司,它们在商界十分活跃,将实验室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知识专利出售,或进行商业化运作。

尤其是,以色列孵化器的市场结构更完备,国家和市场机构各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给创投基金,创新项目从设计到最后进入市场,流程完善,加速器促进了创新项目进入市场的速度和效率。政府还支持每个大学成立自己的孵化器并进行资金资助,提供项目评估等必要的支持。

除此之外,以色列“双创”存在很高的周转率。在硅溪(汇聚了大部分高科技公司的特拉维夫及其周边卫星城市),有5000家左右新创公司,几乎都在做新技术研发,每年周转率有20%左右,即“消失”了20%左右,又新增了20%左右,这背后是宽容失败的文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