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制”以色列?国际双创经验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四 )

越来越多的地区把以色列作为中国资本创投的新圣地,但在合作过程不免遇到水土不服、文化隔阂的情况,如何应对?

以往,最直接的方式是创业者通过考察以色列高新科技公司、参与以色列知名高校课堂学习等方式深度探索这个创新国度的创新基因和精髓所在。

此次,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正式签约,直接将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孵化体系和创新培育体系引入粤港澳大湾区。

陈健文认为,这区别于以往分散式引入项目的做法,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器以“打包”的方式直接引入国外先进创新平台,从整体层面进行孵化,以更好地助力青年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番禺区区长陈德俊也表示,广州番禺相关部门将提供大力的政策支持,希望通过本次合作交流会,建立起以色列希伯来大学与广州大学城12高校之间的人才培育与创新培训体系的良好互动机制。

(编辑:周上祺)

人口不到800万的以色列,居然拥有3.8万名科学家,科技对其GDP的贡献率超过90%,更是贡献了就业的10%和经济总量的15%。以色列的创新能够复制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