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 院士:攻克糖尿病难题保障患者健康( 二 )

2003年,时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原中风杂病科)主任的仝小林和全国的医疗同道一样遭遇了“非典”,当时的中日友好医院被国务院临时改为SARS专病医院。在当年5月8日举行的“在京名中医座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问仝小林,是否可以用纯中医药治疗SARS?仝小林说:“可以试一试。”作为中日友好医院SARS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长,仝小林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亲手诊治200多例患者,通过直接接触大量患者,系统总结了SARS的发病特点、中医分期及证候规律,创制了“SARS-肺毒疫四期八方”的辨治方案。对其中11例初治患者采取单纯中药治疗,不仅全部病愈,且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创造了全世界唯一纯中药治疗SARS获得成功的记录。他撰写了纯中药治疗SARS的国际论文,被收录进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方药量效研究解开中医不传之秘

仝小林读本科时,首批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一句话至今铭记在仝小林的心里,那就是: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从那时起,仝小林就认识到,剂量是影响中医疗效的关键因素。他说,中医在理、法、方、药之后,必须加一个字:“量”。

东汉张仲景以后,由于历史传承等原因,《伤寒杂病论》中的本源方药剂量随着时代变化而逐渐失传。现代中医教科书,认为经方中的一两约等于3克。按照这个剂量,治疗急危重难疾病时,效果往往不佳。一些医家虽然认识到一两等于3克的剂量折算是不合理的,但即使认为经方的剂量比现代折算的剂量应该大4~5倍,但临床上仍然不敢去使用。仝小林自1983年开始研究经方剂量,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文献及实物考证,确证了经方的本源剂量,在他所主持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中,经过1300余例、多个临床研究,最终验证了中医方药具有较宽泛的剂量范围,在经方本源剂量的框架内选择合理用量,能大幅提高急危重难疾病的疗效。在仝小林的处方中,常可见到某一味药用到常规剂量的2-3倍,实践证明,这么“大”的剂量疗效甚佳,正所谓“重剂起沉疴”。他掌握了经方“剂量”这一法宝之后,使很多过去认为单独中药不可能的疗效,得以实现。如单纯中药降压、降糖等等。目前,以973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的《经方临床用量策略专家共识》,已通过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平台向全球发布,用作世界各地中医使用经方时的剂量参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