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一口家乡的味道”( 三 )

文化底蕴是一大卖点

浓郁的文化气息,给冶春平添魅力。餐厅内有琴师现场演奏古筝和琵琶,古风古韵常随琴音飘扬。逢周六日,冶春还邀请台北演员演唱昆曲和京剧。淮扬菜文化底蕴深厚,冶春也乐于在菜单、宣传品或通过服务员现场讲解跟客人分享。

“乾隆下江南时,一位法号文思的僧人给皇帝做的豆腐羹,就是文思豆腐的由来。松鼠鱼、狮子头都出于扬州菜典,是当年隋炀帝下扬州时开发的菜色,一直流传至今。”申滨说,扬州炒饭有两个版本,隋炀帝下扬州时出现的叫扬州蛋炒饭,就是隔夜饭加蛋、笋、韭菜等炒成,后来乾隆御厨又往里面加了虾仁、海参等,演变成今天的扬州炒饭。“这些历史典故,我们常常跟客人介绍。”

冶春台北店聘请了10位台湾厨师,跟随常驻台北的8位扬州厨师学习淮扬菜技艺。台北冶春积极投身公益,2014年高雄气爆,在台陆企捐资2000多万新台币,其中就有冶春的一份心意。“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层面,冶春都希望能给台湾社会更多回馈。”申滨表示。

(本报台北4月19日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