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大城市的"老年漂":为了看个病"迁徙"3000里( 五 )

张大爷说,他一直在关注人社部关于异地医保的事情。2016年,看到“人社部表示,我国将于2016年底基本实现医保全国联网,同时启动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新闻时,他非常兴奋。

21新健康采访人员从国家人社部等相关部门了解到,关于费用报销,需要关注就医地目录和参保地情况:

就医地目录:明确了报销范围,药品、器材、诊疗服务等项目,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都是按照就医地的标准。

参保地待遇:明确了能报多少钱,起付线多少,报销比例多少,最高报销额度为多少,这些都是按照社保缴纳地的标准。

在异地就医方面,近几年的突破很大。据国家人社部消息,截至2018年末,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15411家。基层医疗机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12803家。其中,全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31.8万人次,医疗费用319.4亿元,基金支付188.5亿元。日均直接结算3612人次。次均住院费用2.4万元,次均基金支付1.4万元。

不过,尽管北京也有多家医院成为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但21新健康采访人员询问了多家三甲医院,得到的回复是,门诊不能报销,住院报销参照当地标准。一位在北大人民医院住院的山西籍血液病患者家属告诉21新健康采访人员,他们能报销60%的住院费,其中还有一大部分医药费用不属于报销范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