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箱大战”结束前夜:3个维度窥见市场格局( 三 )

到了2018年 , 百度、阿里、小米、腾讯等巨头相继入场 , 相比于智能音箱本身的利润 , 巨头们谋求的是语音交互的话语权以及互联网的下一代入口 , 对数千家智能音箱创业者发起了“降维攻击” 。

比如小米在2017年中旬发布小爱音箱时 , 对外表示不计研发成本 , 直接给出299元的BOM价格 , 一下子就打破了智能音箱的价格平衡 。 然后阿里和百度迅速入场 , 直接把价格拉低至89元 , 几乎等于白送 。

按照Canalys发布的相关报告 , “其他厂商”几乎代表了智能音箱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 , 短短一年的时间后 , 百度、小米和阿里已经在智能音箱的出货量方面占据大头 , “MBA”的说法也应运而生 。

不少媒体报道过智能音箱竞争的惨况 , 有95%玩家退场的惊人数据 , 有供应链倒闭潮的悲凉景象 , 也有出门问问CEO李志飞的无奈表态:“在人多钱多且狼性的互联网巨头面前 , 所有的理性分析预测、传统消费电子的渠道品牌以及创业科技公司的长线积累都显得苍白无力 。 ”

没必要为MBA戴上“野蛮人”的帽子 , 补贴本就是巨头们打开市场的特定方式 , 百度的表现无疑最为坚决 , 正如百度SLG总经理景鲲也曾在百度世界大会上表示:“我们的硬件在行业里补贴最多 , 目前我们没有考虑商业化 , 现在还太早了 , 但未来一定可以商业化 。 ”相比于早期收智商税的创业者 , 巨头们俨然多了几分克制和诚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