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石油大亨”薛光林沉浮录:52岁被裁定破产 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九 )

作为民营油气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不做大往往意味着被淘汰出局,只有做到一定规模,才能有安全感,不可否认,谋求“互联网+”转型,亦有薛光林战略上一定的考量。

愤怒与焦虑的根源,或许要追溯到四年前那笔饱受诟病的“蛇吞象”式收购。

2014年8月,光汇石油公告,以10.4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Anadarko公司两个海上油田区块的参与权益。这两个油田区块位于渤海湾,且已稳产。仅仅三个月后,光汇石油又收购Newfield Global Inc的所有已发行股份,以控制其位于中国渤海湾和南海的油气区块。

这是薛光林向上游进击的战略性的一步。

那时,薛光林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游在逐步放开,所以一些有资质的民营企业有机会进入,光汇石油预计投资25亿~30亿美元发展油气勘探、生产。

多年前,中石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孜和迪那的两个区块放开,招标时,很多大公司看不上,唯有薛光林坚定地认为天然气价格一定会上涨,最终光汇石油与中石油成功“牵手”,并成为其商业合作伙伴,此后其还成为海关总署批准的一家民营进口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