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追光的中国运动员经纪人( 二 )

正如讲述美国体育经纪人的经典电影《甜心先生》所表达的,这个行业的成功学不仅是“让我挣大钱”,“爱与梦想”这样虚幻的词才是最重要的精神食粮。这令国内的运动员经纪人在体制夹缝的现实中,要么踽踽独行,要么有所退让,但仍坚信着“追光者”的人设。

梦想当“甜心先生”的年轻人

和孙杨的第一次见面,徐铤没想到这个在游泳池中霸气外露的同龄人“非常非常客气”,再三询问“要不要喝咖啡?”让他感到空气中飘过一丝尴尬,“毕竟他在那个位置,奥运冠军对你照顾有加,其实我们双方都有些紧张。”

建立信任是剥离“客套”的过程。

对大部分体育明星而言,夺冠了,会守在场边等着跟他击掌的经纪人,容易跟他有情感上产生共鸣;有负面新闻时,能保密且迅速反应是经纪人获得信任的时机;而接单能力则是双方建立信任最不可少的方式,项目是最有效的黏合剂。

面对孙杨,徐铤选择了陪伴。尤其在澳大利亚训练的日子,“经纪人”成了全能的象征,翻译、司机、法务、宣传、“保姆”……20多天,两人节奏几乎保持一致,无论头天晚上加班到几点,早上5点半,徐铤都会陪孙杨吃早饭,等他训练时,便跟着拍摄照片或视频,及时完成内容制作。他偶尔会陪孙杨打游戏,但每次就一两盘,“孙杨很少有娱乐时间,每天最多二三十分钟。”信任建立后,孙杨训练时的水杯和衣服也交到徐铤手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