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败走”是因其在中国丧失了企业家精神( 二 )

亚马逊“败走”是因其在中国丧失了企业家精神

漫画/许文涛

亚马逊的发展还在势如破竹,是地球上第二家抵达万亿美元的公司,人家不差钱,所以它退出中国绝不是因为经济困难原因;亚马逊电商业务,也不涉及内容管理制度,其政策敏感度甚至远不如亚马逊依然在坚守的Kindle和云计算,所以这次亚马逊的退出还不能让政策来背锅。那么究竟是谁打败了亚马逊中国?

和其他败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不一样,一部亚马逊电商史,接近一部中国互联网史。2004年,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了雷军的卓越网。卓越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9年初。从收购算起已经有15年,从源头算起超过20年,按理说再严重的水土不服,怎么漫长的过程也早该入乡随俗了。

钱也没有少花,政策也关系不大,亚马逊的日子也很红火,中国市场规模也够大,所以打败亚马逊的只可能是它自己了。其实,不仅仅是亚马逊,国外互联网巨头兵败中国,绝大多数并不是败给了政策(个别社交网站可能除外),而是败给了中国网民群体,败给了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的用户消费行为,当然作为一个企业,最终也是败给了自己。起码,亚马逊的结局是不能甩锅给政策的(亚马逊在印度被政策给“修理”得才叫悲催)。所以,今天是中国互联网25周年,好好客观理性地总结一下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命运,是很有必要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