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败走”是因其在中国丧失了企业家精神( 五 )

5年前,就有分析师预告,亚马逊每年在中国的亏损可能超过6亿美元。那么,这么多年下来,亚马逊亏在中国的资金数额早就超过前五大互联网公司创业的总投入。也就是说,假如当时的资源能够使用得像当年雅虎那样,亚马逊电商在中国烧掉的这些钱,足够占领整个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部分江山了。

如果说在20年前,美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合资不一定是好选择。那么现在,趁自己在中国市场还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或者独特的战略价值,赶紧寻找正确的合作伙伴(必须考虑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进行合资参股,绝对是最佳选择,以后很可能就是等着数钱。不能等到年老色衰,才想起来需要攀高枝。美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积累、全球化布局方面等的优势,是现在能够主动选择优秀合作伙伴的筹码。但是,5年10年以后,这些优势是否还会存在,对中国伙伴来说还有多大的战略价值,都是未知数。

为什么如此确定?我们就必须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那就是中国市场的特殊性。随着中国网民突破8亿,中国互联网市场,甚至整个中国高科技市场,已经形成“三三开”的分层市场。三分之一可以对标欧美的高端市场,三分之一可以对标新兴市场的中端市场,以及三分之一可以对标亚非拉的低端市场。这三块市场集成在同一个国家,每一块市场几乎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一言以蔽之,立足中国市场,玩转中国市场,就可以“上中下”全局性地走向全世界。中国市场的企业家精神,加上美国企业全球化的先天优势,那就是真正优势互补的完美组合。所以,中美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不仅仅在于一起联手分享中国市场的挣钱机会,更重要的是一起去挣全球市场的钱。而如果仅仅立足于美国市场的企业,则只擅长挣高端市场的钱。只有从中国市场出发,才有辐射全球的潜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