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与冰雪之梦( 五 )

2007年,曹妃甸填海造地工程竣工。通过向海里吹沙,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为曹妃甸造出了21平方公里的新土地,同年京唐公司厂区开始建设。3年3个月后,一座千万吨级钢铁厂拔地而起。老首钢的6万多员工通过11个渠道分流到合适的岗位上,其中不少人从北京来到唐山,开启了“双城生活”。

“刚来的时候心里还是有落差的,这里就像沙漠一样,没有树,也没有购物的地方。”1988年出生的唐山人张淼(化名)说。她毕业于首钢工学院,和爱人一起在京唐公司工作,每周五中午坐公司班车回京一次,孩子在北京让老人照顾。

明年退休的韩燕侠已经在首钢工作了31年。她高中毕业后经过招工选拔进厂,是1988年首钢第一批合同制员工,见证了首钢的变迁。在北京当了20多年天车工,搬到唐山后,韩燕侠虽然心里不舍,但还是想参与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每周回北京,韩燕侠都会路过首钢老厂东门,“眼看着新首钢大桥一天一天就那么起来了”。奥运元素的加入,让她觉得首钢老厂8.63平方公里的土地今非昔比。

留守北京的老职工,不仅要接受心理上的变化,还面临身份的转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