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资本研究院:医疗人工智能与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 七 )

这四大类场景具体来说又包含:

诊前:首先 , 患者身份识别 。 现在的身份识别技术依赖于医疗卡 。 未来患者在就医时 , 从接待到就诊、取药、医技服务及后续的预约等一系列服务 , 都可以通过无感面部识别技术来实现 , 将大幅提高医院就诊的效率 。 从医院的角度出发 , 当前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 , 会先从人流量较小的诊疗区域如特需医疗、高端医疗或私立医院等进行测试 , 在技术逐渐成熟、能够识别大量人员信息后 , 就可以淘汰现在所用的磁卡 , 为患者带来很大的便利;其次 , 自动缴费 。 从2013年开始 , 支付宝等发了这一应用场景 , 已经在医院运行良好;再次 , 智能化的引导 。 现在已经有 APP室内定位等多种引导方向 , 未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引导可能不是单纯的诊室导航 , 而是全程从到入院开始或之前就可以像护士陪同一样 , 进行病情的分类、分诊 , 然后引导最优路径 , 让患者有很好的就医体验;最后 , 在就医过程中涉及的检查或取药的行为 , 比如自动发药机已经在一些医院开始大规模的应用 。 现在自动发药机还需要医务人员在发药后进行药品的核对 , 之后再交给患者 , 未来将像自助银行一样直接为患者提供取药或检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