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巨头Intel、AMD竞争三十余载:可否成为国产芯片发展借鉴?(15)

AMD无资金和技术优势 , 以优质低价的产品策略力争各类产品的第二供应商 。 1982 年-1985 年期间 , 由于 IBM 的采购原则是必须两家以上的公司参与竞标 , Intel 开放技术 , 全面授权 AMD 生产 x86 系列处理器 , AMD 成为 8086 和 8088 处理器的第二供应商 。 这是历史上两家公司唯一合作同时打上双方 logo 的时期 。

1982 年 Intel 发布的 80286 处理器 , 市场反应强烈 , 该处理器发布后的6年内 , 全世界基于 286 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便达到了大约1500万台 。

1.2 1985-1996:Intel 统领 CPU 市场 , AMD 由合作到模仿顽强生存

Intel 停止合作 , AMD 失去了 CPU 发展的黄金时期 。 AMD 在获得 286 处理器的授权后便开始生产自己的 286 芯片 , 制造了克隆体“Am286” 。 Intel 在意识到威胁后于 1985年单方面中止了合作协议 , 独家生产 386 处理器 。 AMD 于 1989 年自主研发了性能与 386相似的 AM386 处理器 , 通过不断生产兼容 Intel 的处理器 , 以低廉的价格打入市场 , 使得AMD 顽强的生存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