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收集面部信息的底线在哪?公安部明确了( 五 )

也就是说,从现在起,互联网公司在个人信息安全处理方面由过去的无序状态,变得有规范可依,为具体事例提供了指引。

从司法层面讲,《指南》虽没有强制效力,但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曦律师告诉燃财经,公安部制定的文件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虽然在法院判决中不能作为直接依据,但仍可以间接依据的方式,在法院判决中得到使用。

“该《指南》对于互联网公司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为如果互联网公司存在违反该指南的行为,在相关事实中该指南就可能成为互联网公司违法的依据,进而可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因此,互联网公司一般会将《指南》此类文件作为合规性审查的重要依据严肃对待,未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处理将有更明确的准则。

刷脸时代的新挑战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物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必然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其中,个人生物隐私数据可能面临的泄露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据华为公司预测,到2025年,5G将实现1000亿的联接:100亿人的联接,900亿物的联接。联接过程中,指纹、面部特征、行为信息等都将成为5G时代人的特征信息。

推荐阅读